新华网斯德哥尔摩4月3日电(记者马世骏)据联合国等国际权威机构调查,只有大约900万人口的瑞典是世界上公民科学素质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成功的教育体系无疑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功臣”,瑞典因此得以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经济和科技成就。
在瑞典,从小学到大学一律免学费。不仅如此,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瑞典的九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学生可以在校享受免费午餐。高中生每月可获得约1000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7瑞典克朗)的助学金,大学生每月可获得助学金和低息贷款,以减轻家庭负担,避免因经济原因辍学。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瑞典重视从娃娃抓起。在瑞典,中小学教育的一大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小学生在8岁前一没有考试,二没有任何成绩评定。小学课程设置以培养兴趣为主,除语文、数学和自然等必修课外,还有家政课和手工课等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很多瑞典人都是在学校学会了烤蛋糕和煎奶油饼等简单食品制作,他们往往成年后仍保存着自己当年在学校亲手制作的简易板凳等小物件。
据瑞典教育部门介绍,瑞典学校的主要任务一是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二是尽可能多地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优秀学生。瑞典在科技人才储备方面始终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这与瑞典人从小受到的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
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瑞典政府提出了半数以上高中毕业生应进入大学学习的目标。为鼓励公民上大学和攻读研究生,瑞典政府向所有50岁以下在校大学生提供每人每月2500瑞典克朗的补助,大学生还可以申请低息教育贷款。
同时,已经工作但希望继续“充电”的人可以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和成人教育。瑞典劳工部下属的劳工市场委员会还组织各种职业教育,这类短期教育一般都是免费的。
读书是增长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瑞典人均图书馆数量据信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仅斯德哥尔摩地区就有100多座图书馆。对行动不便的人,图书馆可以将他们想借的书寄到家中。便利的图书馆网络使瑞典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2003年一项针对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进行的调查显示,瑞典儿童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最为突出。
博物馆也是传播知识的好场所。据不完全统计,瑞典全国有大小博物馆200多座。多数博物馆设施先进,通过多媒体展示将知识融于互动游戏中,寓教于乐,激发青少年的兴趣。2005年,斯德哥尔摩公立博物馆的参观者超过400万人次。各中小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这些参观都是免费的,博物馆还聘有专门的导游为孩子们讲解。